close
本文出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ankRElOWEQHIr.fViL6BoRCBdds-/article?mid=1202&prev=1204&l=a&fid=26 網絡轉發,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機能性纖維夏季防曬乳如何挑、如何擦不曬傷?如何勝出?如何管好自己?被蚊子叮咬大腿
社論-美國還能領導全球經濟嗎? - 2011-10-14 01:55 工商時報 本報訊
美國參議院日前表決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未來一旦再獲眾議院通過,美國將可以對於匯率低估的國家,加徵補償性關稅。這一法案雖沒有直接點名人民幣匯率,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迫使人民幣升值的意圖極為明顯,也因此美國參議院一通過此案即引起北京的抗議。

 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原本傲視全球的經濟實力,隨著貿易赤字的擴大、債務的激增及失業率的上揚而不復存在。美國不思檢討自己的國策,總一味認為這些困境全是別人使用不公平手法造成的,殊不知這根本是自由貿易的結果,美國此一謬誤的思維已有四十年之久,如今已是愈來愈嚴重。

 回顧1962年,當美國國際收支開始出現赤字時,甘迺迪總統在國際貨幣基金年會演講時還很有風度地表示:「只要減少援外、提高關稅壁壘、限制對外投資,美國可以在一夜之間恢復國際收支平衡,但這是不明智的。」惟隨著國際收支赤字擴大,其後尼克森總統幾經考量,終於決定試試甘迺迪口中所說的「不明智」的方法,於1971年秋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並對進口商加徵一成的附加關稅。尼克森此舉的目的在迫使歐、日的匯率升值,以紓解美國的貿易失衡。

 加徵一成的關稅果真實施,各國出口到美國的利潤將化為烏有,也因此英、法、日、德等國與美國簽署了《史密松寧協議》。這一紙協議內容是美國同意取消一成的進口附加關稅,而英、法等國必須讓自己的貨幣對美元升值,於是日圓匯率由1971年的350升 至1973年的271,馬克由3.50升 至2.67,法郎由5.54升 至4.80。惟不論各國匯率升幅多大,依然止不住美國貿易逆差的走勢,至1978年商品貿易赤字已升至422億美元。

 美國這四十年來有個慣性,只要貿易赤字一擴大,就認為是別國操縱匯率,不然就是認定別國侵犯了美國的智財權,因此除了持續性逼使他國貨幣升值之外,就是每年由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特別三○一、超級三○一名單,藉此要求各國開放市場。其實,美國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美國之所以由順差國變成逆差國,這是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結果,也是美國產業政策失當所致,若不就此根本問題提出因應,只是把一切問題歸責於他國,結果必然無濟於事。

 1980年代美國隨著貿易逆差升逾千億美元,再度把矛頭指向他國,這次的目標是日本。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日圓對美元的匯率到1987年已升至144,馬克也升至1.79。但即使如此大幅升值,美國貿易逆差依然逐年擴大,去年美國的商品貿易赤字已近7,000億美元。

 美國在失業率升逾9%、貿易赤字達7,000億美元、政府債務累積至14兆美元的今天,如同昔日簽訂《史密松寧協議》、《廣場協議》一樣,又通過了《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同樣又以加徵補償性關稅的手段,來迫使人民幣匯率升值。過去四十年美國政府迫使馬克、英鎊、法郎、日圓大幅升值仍無法解決的問題,難道今天迫使人民幣升值就可以解決?此一思維著實讓人啼笑皆非。諾貝爾經濟學獎自1969年頒發以來超過九成的得主都在美國,但美國經濟卻落到這步田地,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美國除了迫使他國匯率升值之外,還不斷地以反傾銷法、反托拉斯法來削弱他國的競爭力。輸美商品太貴不行,太便宜也不行,因為太貴了可能會遭反托拉斯法調查,太便宜則會被課以反傾銷稅。如此自由貿易除了美國有自由,誰有自由?如此公平貿易又何來公平可言,廠商豈不人人自危?依據世貿組織(WTO)的反傾銷調查統計,美國這15年來發動的調查案件高達443件,這個數字是他國望塵莫及的,就連歐盟27國發動的反傾銷調查總計也才421件。美國政府如果還是持續把心思擺在如何壓迫他國匯率升值,如何以反托拉斯、反傾銷法來遂行保護主義,非但難以提升美國的競爭力,在如今全球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升高的此刻,恐怕將重蹈1930年代「斯穆特-哈里關稅法案」的覆轍,這是具遠見的美國政治家所不可不注意的。

 美國總統尼克森曾說:「強權在國際間的影響力不單是靠經濟,還要靠國家凝聚力、無形的領導能力與文化上的魅力。」由占領華爾街運動如火如荼地延燒至各地可知,如今美國社會凝聚力已日趨式微,美國政府攘外不如安內,與其耗費心思去執行一個四十年來不曾奏效的對策,不如好好聆聽人民的心聲。我們相信,提振美國經濟之道不在壓迫他國匯率升值,而在改變華爾街、改善貧富差距。美國如果還想領導全球經濟,捨此別無他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wsd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