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a5prYpuRGBbbbbv.O.IoxqZF/article?mid=2173&prev=2174&next=2172&l=a&fid=79 網絡轉發,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穿拖鞋wilburnlo15895發熱衣運動傷害
何謂功德?
無限生命之中,我們造了無以計數的善業與惡業。善業感樂果,惡業感苦果。然而什麼時候感什麼果卻是我們無法預料的,在果相無法預料當中,「因」卻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就是積極斷惡 、修善、具悲憫,拓寬、提升自己的心靈。如此不僅對我們來生增加一些善果,也幫助我們今生能夠豁達地面對變化多端的生命。 (請看附加檔)六祖壇經云:『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 ,真實妙用,名為功
德(梵語guna)。』慶幸能出家修道,稟持這宗旨而參悟,方不愧大丈夫出家兒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徹悟佛性(梵語buddha-dhatu)者,行住坐臥中 ,表裏是一致的,是一如的,而不是心是口非的;清淨自性能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說法施為動作,不離自性是功,自性應用無染是德。修行者欲證菩提,欲覓功德法身 ,但依此而作,是名真
功德,是名真解脫。功德(梵語guna)不可心外求法,功德要當下明心見性 ,若不見本性,如是累生累劫還是迷性,迷了本性的人,心外求法,背覺合塵,染境生心 ,不名功德,永遠無法見道。道(梵語marga)即是性,性即是道,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乃至未來際亦無法會道。何以故?離性無道,離道無性,性即是道,道即是性 ,道與性同體。是故,不可心外求法,心外求去當下就錯了,因為清淨自性能生萬法 ,萬法不離自性;自性念念無染無雜,步步無生,常見自性,自性自修自得自成佛道 ,是名真功德。達摩祖師初化梁武帝,梁武帝是一位很虔誠的佛門弟子 ,一生奉獻於三寶(梵語tri-ratan),安僧建寺,三里路就建佛寺一間 ,令出家眾安身立命修道,並且如法護持三寶,佛法在當時,曾經有過輝煌燦爛一時的盛況。梁武帝問達摩祖師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梵語dana )設齋,有何功德?』達摩祖師回答:『實無功德!』達摩祖師乃是聖僧,為什麼當下為武帝潑下冷水呢?因為武帝不明真 實功德,心邪染境,不知如來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 ,絕對不可以將福稱為功
德。功德在清淨法身中,不在修福。迷了佛性,心外求福德,是有為福德,是有漏福德;念念染境 ,是名人天福德,是有為福德,是有漏因果,不足堪稱真實功德,還是免不了生死 (梵語samsara)輪迴。這為什麼呢?因為武帝尚未見性之輩,所求無非是福德人天之果 ,福德與功德有
差別,武帝不識真理,非達摩祖師之過。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宗旨在於開悟本性,若不以開悟本性 ,就不足以說修行,說修行就要開悟本性。那麼,如何開悟本性呢?我們要知道 ,當下施為動作,一切時中,一切處所,都是本性之用,性即是佛,佛(梵語Buddh a)即是性,除此之
外,終無別佛可得,離此性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佛是自性作得,不應該離本性,向外求佛覓佛。過去諸佛、現在諸佛 、未來諸佛,只說此性是佛,本性外無佛,佛外無性,當下性就是佛,佛就是性 ,性佛是一體,不可捨本逐末。若明白自性是佛,就不應該性外找佛,佛不度佛 ,頭上安頭是病,將性
找佛是不認識佛;若欲找佛,須要見性,見性即是見佛。見性之人,一切時中,一切處所,衣食住行,行住坐臥 ,運動搬柴挑水,都是佛性的作用,不染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當下本性光明,處處菩提路,頭頭功德林,不離當處常湛然;此時此刻 ,見性之人,佛性在塵勞,不為塵勞所染污,如白玉投入泥沼,其色不改變。
修行者見性之後,一切所做所為,了了見自性,皆不離本性 ,稱性作用,稱性起修,修不離性,性不離修,性修不二;當性起修時,性在修中 ;當性之時修在性中,性修無別,不一不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wsd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