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出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9PlU5fyYGkMuLWrZg5sJ/article?mid=24619&prev=24624&next=24618&l=a&fid=18 網絡轉發,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發熱衣節奏之旅華視vdqyk0kdema13895
9/18/2011 「揭開無感施政的真相」


揭開無感施政的真相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26nbsp; 2011/9/6



作者:林倖妃.吳挺鋒 │ 天下雜誌480期







和去年一樣,國民黨執政縣市,再度包辦今年「縣市長滿意度調查」後段班;五都的中北部三都,更是吊車尾,去年人氣旺的高雄市長陳菊,也掉到第十名;而冠軍寶座,卻由評價兩極的花蓮縣長傅?萁拿下。人民究竟要什麼樣的父母官?民之所欲與地方發展,如何找出平衡點?







他可能是命運最乖舛的市長。從上任之初,民調始終在低檔徘徊,沒人真的看好他。







即使去年競選第二任,遭遇實力強勁的對手,以多十七萬票獲勝,但市民給他的選後第一張成績單,他還是沒能脫離末段班行列。







台北市長郝龍斌很認真地自我檢討、反省,還找來民調專家丁庭宇擔任副市長,一起研究找原因,「到底要如何讓民眾從無感變有感?」他滿臉疑惑,認為自己還沒有看到問題的全貌。







民調就像一面鏡子







無感施政,成為所有政治人物的夢魘。人民雖然在一對一的激烈選舉中做出選擇,但選後卻以更嚴厲的眼光檢驗政績。民調就像一面鏡子,真實反映民意趨勢。







「但一味強調人民的感受,不一定是對的施政方向,」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尚志提醒。正如同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所說,政治家的艱鉅挑戰之一,便是如何在自己以及選民的視野兩者之間,取得一個交會點。







因為民心善變的速度,超乎想像。《天下雜誌》最新的縣市長滿意度調查結果,相對於去年民心動盪,在五都大選的催化下,綠色執政縣市囊括前六名,「今年回歸基本表現面,講求的是縣市首長的實戰表現,」參與專家評審的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高茹萍觀察。







然而,這也是最真實的殘酷舞台。現象一是,前後不過一年時間,前五名中就有三人都是第一次當首長。







現象一:新人新形象







上任一年八個月的花蓮縣長傅?萁,去年一出場,即以完全複製「宋楚瑜式」的施政風格,竄出達到第七名,今年持續攀升,以高滿意度躍居冠軍。







雖然五都市長去年才出爐,但唯一的「新面孔」,立委出身的台南市長賴清德,以清新形象進入第三名,和第二名曾受困八八風災,處理善後卻受到人民肯定的屏東縣長曹啟鴻,僅有些微落差。







勤跑地方、定位為建設田園城市的嘉義縣長張花冠,則從去年的第六名推進到第四名。







名列第五名的彰化縣長卓伯源,是國民黨執政縣市中排名最高的首長,也是國民黨中生代少數開出漂亮成績單。國民黨副主席、嘉義市長黃敏惠亦有不錯表現,位居第七。







現象二:政治明星光環迅速消失







現象二是,過去閃亮的明星,如今卻黯淡無光。







曾經在政壇上,和總統馬英九並列「馬立強」的台中市長胡志強,從去年的十八名,再度跌落谷底到二十一名。







雖然台中市常辦藝文活動,高茹萍舉例,胡志強競選時也承諾要打造終身學習城市,卻沒有特別提高預算,落實終身學習遠景,也沒看到清楚藍圖,而在環境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從去年被評為二十五名的前台北縣長周錫瑋手中,接下新北市的朱立倫,上任八個月,反彈力道也僅到第十九名。以滿意度相較去年選舉所開出的票數,表現算平盤,顯然他上任八個月以來,並沒有太亮眼的成績吸引更多人支持。







引人注意的是,以往被視為國民黨票倉,人口聚集超過千萬人的中北部縣市,從桃園縣、新北市、台北市和台中市、基隆市,就包辦了倒數五名的第十八到二十二名。







台灣大學政治系主任王業立分析,從過去的經驗,民眾對國民黨執政以及對馬英九的不滿,也會影響到對縣市首長的滿意度,面對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對國民黨來說,將是莫大考驗。







決戰南台灣的同時,也要顧及可能失火的中北部。







現象三:五都首長都受挫







現象三,若從去年才完成整併的五都來看,除台南市長賴清德外,普遍表現都不如預期。







即使是去年一舉奪下第三名的高雄市長陳菊,今年不但滑落至第十名,在民進黨六位縣市長中,也是最後一名。經過交叉分析,並未如預期出現地域差別,高雄縣市對她的施政肯定度,都在誤差範圍內。







一般觀察,陳菊辦世界運動大會的表現,讓她贏得高人氣,也為自己建造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在最近一年,卻沒有特別議題,也提不出大的作為和遠景。「她沒有辦法提出跨越過去基礎的施政理念,」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林金保說。







對市民來說,沒有進步就落伍,這是現實。







個人品牌無法創新,加上升格後,組織的磨合、資源的分配,往往讓五都首長疲於奔命。「新北市是二十九個鄉鎮加上一個縣政府,要將三十種制度整合成一體,今年一定是要面對挑戰,」連就地升格的新北市長朱立倫,都感慨良多。







從排行榜的變化來看,「明星」不再是市場的保證。這就像一場跨欄障礙賽,有人一出場就獲得如雷掌聲,卻在無形中為自己拉高障礙,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進步空間有限;有人卻是一出場就拿到滿手爛牌,只有放手一搏,繼續往前衝,比的是耐力,還有體力。







爭取民心方法一:傾聽和溝通







但民心要的到底是什麼?事實上,從歷年《天下雜誌》的縣市長滿意度調查中,也可以發現,人民對政治人物的要求比以往多更多,但不變的要求,是傾聽和溝通。







從立法委員到環保署長,都堅信「為政不在多言」的郝龍斌,如今仍深陷北北基聯測風暴中。他坦言,直到近年才驚覺,為政不但要積極和民眾溝通,還要「了解他們的想法,從他們的角度看事情,」他說。







即使遭到議會杯葛阻撓,也不退讓的賴清德,卻十分注意與市民直接溝通,用理念直接訴諸市民,讓大家知道他的堅持。以至於府會雙方衝突最激烈時,不分黨派的議員出去跑攤,走到哪裡都被市民罵。







「讓市民看看誰比較對,」力爭到底的賴清德,在變化多端的地方政壇,竟有驚無險地一關闖過一關。







爭取民心方法二:善於運用資源







其次是善於運用資源,包括錢財和人才。







屏東縣長曹啟鴻,不但找到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顏慶祥,擔任教育處長,更延攬在高雄縣社會處有豐富社政經歷的處長吳麗雪,進入團隊。







「用專業政務官主導政策,自然容易讓人民有感,」聯合勸募協會秘書長周文珍指出。







困窘的財政則是所有縣市的痛處,有人卻能巧妙化險為夷,強調以小搏大。







在南部縣市萬綠叢中一點藍的嘉義市長黃敏惠,以「勤儉持家」的精神,力求在財務現實中取得平衡,去年嘉義市的負債減少率達到一七.三二%,同時也是全國債務負擔最低的縣市。







爭取民心方法三:扮演解決問題的角色







而最受人民青睞的特質,或許是扮演問題解決者的角色,向中央爭取政策資源。







在南瑪都颱風防災會議中,首先開砲槓上馬英九總統,開口要治水預算的花蓮縣長傅?萁,即成功塑造「凡事和民眾站在一起」的形象。







「打蘇花高,他真的打中花蓮人的心,」太魯閣族的帖喇.尤道說,花蓮人多年來受困於蘇花公路每逢大雨必坍,農產品輸送不到台北,造成農民損失慘重,已經是長久的痛,而他積極爭取蘇花高的印象深植人心,讓花蓮人「足感心」。







不過,緊接他卻意味深遠地補上一句,但不是這一代快就好,也要讓下一代有生存空間。從蘇花高到蘇花改,不論怎麼改,多次為此跟中央嗆聲的傅?萁,對一般花蓮人而言,都是贏家。







民粹政治後患全民承擔







但是,施政若一味屈從民意,雖能獲得高民調,卻不必然是正確的施政方向。







「若是民眾認為好的就去做,民眾認為不好的盡量避免去做,那政治人物是在討好選民?或是在為國家社會做長遠發展規劃?」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戴興盛提出質疑,而這也是所有為政者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民粹政治」帶來的後患,全民必須共同承擔。以客家腔國語,讓人感覺親切感十足的邱鏡淳,好不容易選上新竹縣長,才發現「我家廚房失火了」,縣府的債務赤字超乎他的想像,讓他根本炒不出一盤好菜。







新竹縣從一九九四年,由當時縣長范振宗,在縣府未負債情況下搶先全國,發放敬老津貼。到前縣長鄭永金時代,不但加碼到每人六千元,且人人有獎不排富,讓他在○五年的縣市長滿意度,達到個人最高峰,和澎湖縣長賴峰偉並列第一。







「這個政策再不停止,下一代怎麼辦?」最近為了政策排富,而跑了一百多場,到處說明的社會處長蔡榮光,將數據背得滾瓜爛熟。







政策實施十六年來,新竹縣花掉三○五億元,比全縣一年預算二七三億還多。為了敬老津貼,每年還要透支二十五億元,而新竹縣一年的社會福利預算,不過二十三億元。







「我的舉債額度早就超過五○%了,」新竹縣長邱鏡淳激動地不由自主站起來。縣府只有不斷擴編預算規模,避免帳面上觸及舉債上限四五%,但每年還是要還四十億的借款,他只能「借新還舊」。







去年二月排富並做調整後,縣府將省下的十五億元,提供老人健康檢查等弱勢服務,四成轉作教育資源,四成進行基礎建設。至今仍到處滅火的蔡榮光,率直地說,這樣的選舉策略應該轉向,不應該再討好了。







討好民意,是不是最佳策略?在台灣,或許愈來愈值得商榷。邱鏡淳的團隊算了算,津貼政策調整後,雖然引發部份人反彈,卻可以拉回三萬多的年輕選票。







事實上,在《天下》的調查中,邱鏡淳也是進步幅度最大的首長,從甫上任的二十二名,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竄升到第十三名。







但反過來說,若太過「高瞻遠矚」,或是距離民意太遠,也得不到人民的理解和諒解。







當前最令郝龍斌想不通的,就是從幸福城市競爭力,各項客觀指標的表現上,資源豐富的台北市,無疑是最有資格令人感覺幸福的都市,但他的個人施政滿意度,卻老是無法獲得市民認同。







距離民意太遠無法獲認同







「我個人行事風格可能有些要檢討,」敦厚的郝龍斌滿臉歉疚。但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尚志認為,除個人特質外,議題的掌握度高,才會讓人覺得施政有品質。







而○六年在桃園縣長任內,曾經在縣市長滿意度排行榜拿下冠軍的朱立倫,跨足新北市,第一年竟是倒數第四名,這樣的成績,朱立倫倒是坦然。「現在還沒有錢,沒有做出東西,怎麼可能有成果?」他的意思是,選舉期間他所說的三環三線,不可能立即見效。







他的當務之急是「除弊」,增強警力、打擊八大行業、整頓交通。他很清楚,要鎖緊螺絲,仍然需要時間,更不用談更長遠的「興利」。







但事實上,若從專家評審部份看來,位居後段班縣市,不僅民調滿意度低,連專家也無法感受到他們的實質施政或理念,「表示他們真的有進步空間,」陳尚志說。







在城市發展和市民觀感間,他們需要更努力找出平衡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wsd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