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出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_qeyu92BGB62eeYkIk0ZYISc/article?mid=410&next=409&l=a&fid=5 網絡轉發,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躁鬱症治療dmgqskzsvennieoy8trinhrufu72671發熱衣
電子化政府發展願景與幻滅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politics-115.asp一、電子化政府趨勢 從1980 年代開始,世界各國都在推動政府改革,英、美等西方國家為迎接資訊革命的挑戰、滿足人民需求、提升政府效能、降低政府運作成本,經歷了一場被稱為「政府再 造運動」的公共管理革命,雖然各國的改革方式存在著些許差異性,但都涉及公共管理模式的根本性改革,變革的目的都是要尋求替代傳統官僚式組織的政府治理模 式,並且都是以政府職能的效率作為改革的基本方向。

資 訊科技的急速發展已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重要影響,資訊科技也成為一個提供政府服務的重要途徑,在此趨勢下產生的電子化政府,其致力於提高公共服務品質, 讓人民、企業能夠更有效率地處理他們與政府之間的事務,從各先進國家推動電子化政府的發展看來,便利的線上服務、智慧卡的應用、提升政府資訊公開和流通的 效率、普及城鄉寬頻網路建設與資訊教育、消弭數位落差、提高機構智慧、發展知識經濟,使政府成為有效率的政府將是政府相關資訊建設努力的方向。

為 了落實電子化政府的理念,作為政府電子化服務單一窗口的政府網站的設置與普及成了政府積極推動的重點工作。其中,肩負統整所有政府網站功能的電子化政府整 合型政府入口網站,亦隨著各級政府網站數量的快速增長而催生,我國行政院鑒於電子化政府發展的此一趨勢,因此於民國90 年提出「電子化政府整合型入口網站發展計畫」。綜觀我國電子化政府入口網站的發展,主要是建立在政府網際服務網(Government Service Network, GSN)的基礎之上,以扮演民眾與網路化政府間單一溝通的橋樑角色 [1] 。

但當政府機構編列預算,花費心血把電子化政府網站蓋好了,民眾就真的會來嗎?在網路泡沫化的危機中,各國政府依然投入大量預算於電子化政府,既使是最貧窮的國家, 如非洲的Gabon或是西太平洋的Nauru,既使GDP僅僅一百多美元,也建立起最基本的官方網站 [2] ,顯見電子化政府已經成為全球的趨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想要自外於這股潮流。但是僅僅建立網站,並不意味走進電子化政府的殿堂,也不意味全然發揮電子化政府所能帶來的優點。

因此,我們可發現國家機關正面臨前所未見的複雜環境,現 代資訊、通信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的普遍應用,使人類社會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發生了相當深刻的變化,並對各國政府的結構、職能、目標、活動方式、績效等提出了 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其實電子化政府的擴張與發展還持續著,對於國家與公共行政的可能影響尚未能完全地展現,而在各國政府皆對電子化政府保持著美好期待的同 時,對於其所帶來的困境值得多加探索,綜合目前的情境,以下學生將簡單提出電子化政府可能的幻滅。

二 電子化政府的幻滅

學者對於電子化政府的未來其實存有兩種極端的看法,許多學者對資訊與通信科技的潛力抱持樂觀的態度,認為其能保證民主政府的自由開放,能消除政治疏離與政治參與不普及的問題,使公民的參與管道更加容易、有效率,並克服政治及政府制度的惰性與無回應 [3] ,例如我國電子化政府網站(我的E政府)中所設置的線上論壇,其目的即是希望透過這個意見溝通的平台,讓民眾簡便的在家以不須公開的方式,對政策或政府的意見傳遞出去,並透過線上回覆的方式,民眾可以在網路上與政府做意見交流。

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政府與民眾不應太過天真,因為科技並非中性的工具,資訊與通信科技雖然可能是救治現代民主的一劑良方,但也可能是進一步殘害民主的毒藥,他們擔憂資訊科技可能會為有權者所控制 [4] ,資訊科技的高度發展會使權力更為集中,造成握有資訊與技術者(即政府)對資訊的專制與掌握,擁有排除公民投入、獨自制定政策的潛在威脅。電子化政府願景的幻滅如下所述:

1. 提高政治參與的不可能

網 際網路的應用被認為可以促成原本對政治冷漠的公民更加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但是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網路的近用性使得人們發表意見的方式變的更為簡單與安全, 但是在數位落差依然存在的情形下,並非所有願意參與政治的民眾皆擁有足夠的素養與技術有效利用網路工具,而具有使用資訊設備的能力對於線上參與政治來說卻 是基礎的能力之一,因此,不用說要民眾主動參與提供訊息或與政府有所互動,藉以提高民眾政治參與的普及程度,線上參與的政治方式更顯現出在數位落差下政治 生活中的不平等情形。

2.國家的過度侵權

由於科技的進步,國家將可以運用監控技術來保障公共領域安全,但是卻可能同時侵犯了私人領域的空間,導致傳統公、私領域之間的關係將會向公部門傾斜,高科技的運用也將強化政黨菁英和行政人員主導決策位置的可能性,導致民主政治基礎的削減與弱化 [5] , 在這之下的威脅即是:我們的隱私如何被保障?在資訊科技高度發展之後,國家可以輕易的握有民眾的資訊,我們如何得知政府將這些資訊用於何處?我們如何確定 政府願意充分實現電子化政府對於民主的潛能、並藉以進一步提升國家機關的效率,而非將之作為用以監視、控制民眾等反民主的手段?

3. 網路之不當使用

例 如網路色情、網路賭博、網路販賣軍火毒品、網路援交、冒充身分、網路騙局、網路偷竊等。網路犯罪—其施行者包括:惡意駭客、犯罪組織、敵意政權、恐怖份子 等。方式包括:病毒、系統入侵、阻絕服務、破壞資訊基礎建設、影響金融及資訊戰。在政府極力推廣電子化政府,並普及網路使用,協助並鼓勵企業加速電子化的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資訊使用愈廣,資訊服務愈全面的社會,面臨網路犯罪的威脅卻也相較之下愈大。

三、結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sddb 的頭像
    sowsddb

    優品推薦

    sowsd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