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2rkatZifFRN9g3YjKmYi1F4-/article?mid=12685&prev=12688&next=12683&l=a&fid=5 網絡轉發,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11點到1點睡覺根治腳臭與射手女更進一步(文長, 希望射手女或女性解答)uqevdchongf1ywortzfe
從電影《藥命關係》談創作的多元與可能
近年來台灣電影吹起一股小清新之風,文壇亦多是「小」字當道的作品。並非數大就是美,裝「小」無罪,看「小」有理,問題是:生活還有許許多多個選項,可不可以讓創作的世界更多元些?我對「大」、「小」沒有偏見,只是愛好天然,期待有些不一樣而已。%26nbsp; 從來不以文青自居,凡俗如我,也喜歡類型歧異的商業片,有時因此得到無需分析比對卻耐人尋味、大開眼界的異質思考。昨天去看《藥命關係》,這是部立足在精神病學及處方藥物世界裡,一個很複雜的成人驚悚電影故事。片中對於醫病關係的情感轉移、醫商之間的利益輸送,以及憂鬱症用藥副作用的影響探討,透過縝密的推理與專業的背景,呈現精神病學中的人性辨證與虛實交織,完成一個步步驚心的好看故事。%26nbsp; 影評人王志成看完此片的結語是:「所以,千萬不要得罪精神科醫師。」片中裘德落飾演的 班克斯 醫師,歷經抽絲剝繭的波折後,終於以將計就計的方式取回自己原有的人生(細節請自行觀影,此處不宜多說)。編劇史考特伯恩斯曾在精神病院進行觀察研究,並從新聞案例中發現,被用來治療憂鬱、焦慮、及其他心理疾病症狀的藥物,在少數患者身上,確實會造成令人費解的行為偏差,故而引發他寫下這個故事的動機。%26nbsp; 一個敏感度高、勇於嘗試的電影人,用心涉獵、累積自己有興趣的題材,並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因而產出此部和觀眾真實生活不同的類型電影,帶領觀者進入另一個凝視的窗口、精神醫病的世界。我其實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有獨特的生命經驗,如何開發並轉化為成熟的作品,真的是需要認真做功課的。也曾看過取材令人驚豔的電影,卻敗在紕漏百出的劇本細節上;或是文字筆工精湛流麗,然而不斷重複自我的小資風情。諸如此類,不禁令人嘆惋。%26nbsp; 我心目中的「好看」作品,無非是好的語言、好的故事,充滿趣味和懸念,讓讀者滿懷期待,並且能夠從中看到創作者的態度及其觀想變化。想到詩人曾寫過:「鉅量的,更好的可能/在可觸及與不可觸及的周遭發生/我無法以自身現有的遭遇為滿足」是啊!若有更多不以現況為滿足的作者,或能看到更多令人滿足的佳作呢!
- Jul 08 Mon 2013 04:28
從電影《藥命關係》談創作的多元與可能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