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4_ltTWaFGRlZDPIlaXb6ln4-/article?mid=3454%26prev=3455%26next=3453%26l=a%26fid=6 網絡轉發,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慢跑襪 theresabartt167
丹輪能量動功九式
丹輪能量動功九式
(1)磨丹功法:將雙手掌打開,掌心相對約 5 - 10 公分,雙手掌慢慢的相互轉動。兩手掌上的丹輪相互摩擦著,左手掌心凹槽處神經電波跟離心力很雷同,右手掌心的神經電波則和向心力雷同,若將兩掌掌心相對成旋轉摩擦,則離心力和向心力產生相輔相成與相剋相吸,於兩掌中形成一個手掌輪。
(2)天地圓滿:此動作可以很容易將心輪種在膻中穴。將雙手結手印置於丹田,雙手掌背相對,雙手臂伸直由體側往上畫圓,至頭頂時掌心向上,再緩緩放下至腹部。當手臂往外揮動形成的大輪是離心力的輪,此時,膻中自然有相應的向心力的輪,經常作可讓兩個輪的能量合而為一,在膻中形成丹輪。是藉動作引動離心力的輪,再產生相呼應的向心力的輪,然後兩個輪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丹輪。
(3)蓮花盛開:將雙手掌合十置於膻中穴,指尖向前手臂往前延伸,翻掌手背相對,雙手掌往外擴胸。當雙手往外撥時產生離心力的輪,在膻中產生向心力的輪,然後兩個輪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丹輪。然此動作和上一動作兩者必須連貫作,才會更完整,可產生立體的輪。
(4)頂天丹輪:將雙手掌成合掌狀,移向頭頂處,置於頭頂上方,並意念膻中穴,雙手掌之離心力與向心力會以頭頂百會穴為軸心,而轉動平面型頭頂輪。
(5)五福通氣:將雙手掌成重疊狀置於肚臍前約 3-5 公分處,雙手掌依著肚臍相互轉動,並意念膻中穴,可以產生以肚臍為軸心之肚臍輪。
(6)乾坤指訣:將拇指置於食指指腹成圓形,其餘三指伸直,即為乾坤指訣。將雙手掌成乾坤指訣合掌狀置於膻中穴。此時雙手的小圓形分別為離心力和向心力的輪,配合靜坐,兩個輪合在一起,會在膻中形成丹輪。
(7)通透明路:將雙手掌成乾坤指訣合掌狀,往上提昇至眉心處,翻掌中指指尖置於眉心處,並意念膻中穴。雙手掌上離心力和向心力兩股力量,會於玄關處成玄關丹輪。
(8)貫穿乾坤:將拇指置於中指第一節關節處成圓形,其餘三指伸直,即為天地指訣。將雙手掌成天地指訣合掌狀,往上提昇至頭頂處,中指指尖對著百會穴,並將意念放在膻中穴,可貫穿中脈。
(9)拉氣功法:將雙掌打開置於丹田處,掌心相對約與肩同寬,將氣慢慢由鼻子吸入丹田,同時雙手掌往內靠攏,閉氣、壓縮;吐氣時再將雙手掌張開,藉吐納呼吸,氣入丹田,觸動精竅產生練精化氣,同時藉閉氣壓縮,增強氣的強度。
※丹輪能量動功九式,除了第九式拉氣功法外,做其餘的八式,都需將意念放在膻中穴,藉心輪旋轉來帶動其餘的丹輪旋轉。
五形動功(意拳氣功)
渾圓功(又名意拳氣功)的五形動功,是 王安平 先生在河南開封工人療養院工作期間,根據意拳大師王斌魁老先生所傳授的武功,經自己實踐消化後而創編的。現在,五形動功已成了渾圓功的主要內容之一。
   王安平 先生認?,對渾圓功來說,樁功是根本,試力?關鍵;五形動功的試力,是練習渾圓功的必由之路。
  由於一般人總是好動不好靜,只練樁功似乎太呆板,站後老想動一動,尤其是疾病消失,身體康復了,身上有一股勁,不動就憋得慌。實踐證明,只要動得合理,靜功和動功的有機結合,對治療疾病、增強體質是大有益處的。用中醫的理論來解釋五形動功,即:虎撲,可鍛煉力量,擴張肺氣功能;熊晃,鍛煉肩、腰、胯關節,舒肝解氣;猴轉,鍛煉活潑靈敏,活腰壯腎;蛇動,鍛煉上下協調,左右相應,舒展筋骨;鶴飛,鍛煉平衡,增強心肺功能。
  渾圓功的五形動功,應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完全像不可能,也不必要,以似像非像?佳。
  五形動功,是一項內外均練的動功。運動起來,體內的心、肝、脾、肺、腎,體外的手、眼、身、腿、步同時得到鍛煉。在鍛煉中始終要求以身動?主,身動又要以腰動?主,以腰帶動身,帶動臂腿,帶動手腳,做到身手齊動,周身一家。
  五形動功要求周身放鬆,動中求靜,動起來速度不要快,越慢越好,越松柔越好;動起來用意不用力(即在思想平靜中,體會麻、熱、脹在體內的動態,以及身體外部的反應),好像自己如兒童一般在做遊戲,無拘無束,天真逍遙。
  下面談談五形動功的練法、臨床效應和技擊意義。
  一、鶴形:兩腳自然站立,兩手臂在身體左右兩側,五指張開,手臂與肋部之間間隔一個拳頭。
  用腰胯提起右腿緩慢向前邁步,起腳要平,當腳向前運動距後腳有一腳之長時,前腳尖再緩緩落地。待前腳落穩後,身體重心慢慢向前移,當身體重心移到右腿時,左腳再緩緩提起,慢慢前行。兩腳如此交替運行。
  注意:兩腳運行路線如同火車的左右兩條鐵軌;運行時,要求越慢越好。
  意念兩腳如踏雪,兩腳似趟泥。
  鶴飛行:其他不變,只把下垂的左右兩臂?起,伸而不直,高不過肩,掌心朝下,隨著身體的上下起伏而緩慢擺動兩臂,意念自己如仙鶴一樣在空中自由飛翔。
  鶴形對治療高血壓有特效。另外,對心臟病、呼吸系統病、消化系統病、半身不遂、老年行走困難、下肢靜脈曲張等症均有明顯療效。
  鶴行步是一切步法的基礎(如摩擦步、陸地行舟步、三角步、雞行步、鴨行步、槐蟲步等),是增強腿腳功的修煉之法。
  二、熊形:渾圓樁自然站立,兩手掌從抱球式改變?半握拳式,高不過肩,兩手臂彎曲,身向左轉,右拳前伸(兩拳面朝前),眼向前平視。
  上式不停,身向右轉,左拳前伸,兩拳交替反復進行(拳向前伸出時,大小臂不要伸直,兩拳相距既不超過肩,也不小於一個拳頭)。
  原地熊形熟練以後,再練習行進中的熊形。當身體向左邊轉動伸出右拳時,右腿隨之提胯前行;當右腳落地重心移到右腿時,左拳左腿隨之向右前方轉動前行。如此左右交替反復練習。
  注意:左右腳向前行動時是慢碎步,不可大步亦不可快步。
  意念運動時猶如黑熊一樣搖晃而行。
  熊形對腸胃病、肝病、腹脹胸悶、消化不良、坐骨神經痛、壓縮性骨折、腰椎間盤突出、腰骨質增生等慢性病有良好療效。
  熊形是五種操拳的基礎,如炮拳、鑽拳、圈拳、栽拳、崩拳等,都無不出自於以養生操?表像的熊形。用之於養生治病它是文雅的,用之於散手搏擊它是兇猛的。
  三、猴形:兩腳與肩同寬自然站立,兩手五指尖撮合向前向上平舉,高不過肩。身體重心向左移到左腳,左腿屈膝下蹲,右腳尖點地,腳跟提起,右手下落放在右膝上方,左手提至左耳外側,身體向右方移動,兩眼向右後方看。上式不停,身體重心左腳慢慢移到右腳,右腳跟落地,左腳跟提起,左手下落放至左膝上方,右手上提至右耳外側,同時身體向左後方轉動,兩眼向左後方看。
  接上式,當身體、頭部向左後方轉至不能再轉時緩慢地轉回來,身體重心仍然在右腳,身體緩慢地起動,左腳隨之向前邁出半步落下。上動不停,當身體重心移到左腳時,右腳隨之跟上,右腳和左腳並攏後慢慢向右前方落下,右腳尖點地右腳跟提起,身體向右後方轉動,右手下落放在膝上方,左手同時上提至左耳外側。爾後身體起動,重心仍在左腳,右腳向前方邁出半步落下,身體重心緩慢移至右腳,同時左腳向右腳並攏,向左前方慢慢落下,左腳尖點地腳後跟提起,完成向左轉體的動作。
  注意:在步法中,幾乎都有一個左右腳並靠的動作,也可稱之?“磨脛”。脛者,小腿也。左右腿前後交替時,經相互摩擦,即有利於兩腿的協調配合,又能夠增加勁力,還能促使爆發力的?生,有利於在技擊實戰中防止敵手擊打襠部及奪位插襠,而提胯可使身法機動靈活。
  當身體下蹲時兩腿彎曲度應儘量大些,以鍛煉兩腿的支撐力。行動起來,應輕柔自然。
  意念自身似猴子一樣靈活自如,想象自己在齊胸深的水中左右緩慢轉動。
  猴形對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以及對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頸椎炎、頸椎骨質增生、貧血、白血球減少、腸胃病、慢性肝病等均有明顯療效。
  猴形在技擊中以靈活多變、閃展進退、左右橫擊?特色,以技擊中的內橫力、外橫力及後斜力見長。
  四、虎撲:兩腳丁八步自然站立,左腳或右腳在前均可。全身重量三分在前腳,七分在後腳。站好後,兩手從身體兩側緩慢向前向上?至與眼平高,兩手略寬於肩,兩掌心向前,要求前腳尖、心口、鼻子三點成一線。兩手?起後向前下方拍擊(拍擊略低於肩高),爾後兩手臂繼續?起與眼平高,再向前下方拍擊,如此反復進行。
  原地虎撲練熟後,可練習行進中的虎撲。動起來後,在兩臂向下拍打的同時,前腳向前移動,後腳隨之緊跟。一前一後,反復進行。
  注意:向前拍擊時兩臂不要伸直,前膝關節不要超過腳尖。兩臂向前拍擊重心前移時,後腳跟不應離開地面。拍擊時,兩掌手指應微微張開,拍擊至終點時兩手指全部張開(亦可在運動中半握拳向前拍擊)。兩手臂向上?起時,兩胯也應隨之提起。
  兩腳向前移動時,步子不要大,落腳應先腳尖點地,兩腳起落要平。
  意念兩手及小臂向下拍擊時,如同拍一個大氣球,拍出去,拉回來,要有猛虎撲食的威風。
  虎撲可擴大肺活量,對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胸膜炎、肺氣腫、肺炎、肺結核、肩周炎、關節炎等慢性病均有明顯療效。
  虎撲似貓撲鼠,快如閃電。此式進退伸縮,合而?一,利用人體之重心,以步取人,以身帶掌(手與小臂同用),以上下起落勁?根本,加上站樁所獲取的深厚功力,身手齊動,多變多用,具有很強的技擊威力,是散手實戰中隨意快速進擊對手的方法之一。
  五、蛇形:丁八步自然站立,如左腳在前,左手半握拳?至左腿上方,高不過肩,前伸不超過腳尖,拳眼朝上,大拇指指向前方。右手五指微握,放於胸前。左手腕向右,身體向左;右手腕向左,身體向右。反復練習後再換成右腳在前,右手半握拳?至右腿上方練習。應左右反復交替練習。
  上述姿式不變,配合滑行步練習。如左腳在前,當左手腕向右的同時左腳向前移動,步子不宜大,右腳隨之跟進。後退時,先退右腳,即在左手腕向右邊擺動的同時退右腳。反之,右腳在前亦如左腳在前一樣練習。可左右反復練習。
  注意:動起來應以腰的轉動來帶動手的運動;前手半握拳的左右擺動幅度應以鼻子?中心,不要超過自己的面部;向前行進以腳尖先點地,向後退以腳後跟先落地。
  意念想象自己猶如靈蛇一般遊動。
  蛇形對腸胃病、貧血、風濕性關節炎、婦科病、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頸椎病等慢性疾病均有良好的療效。
  蛇形是五形動功中練習難度較大的一形,此形可練習全身的協調性,練得純熟自如以後,對提高推手、散手的水平大有幫助。許多高級武功,如驚力、驚抖力、驚彈力、左右橫力等均出自蛇形。
  在練習時,五形動功做得越松柔自然,發力就越爆,越脆。如果說,站樁是練習神、意、形的高度合一,那?五形動功則是練習在樁功合一下的高度協調。這種動靜結合到了高級階段,便無形無意,徹底恢復了人的本能,也即由松達到柔,由柔達到虛,由虛達到靈。靈者,本能也。
  在練習五形動功時,首先要學准姿式,祖國醫學認?:“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氣散亂。”
  練習動功的要領:
  (1)意,練動功要有意念。
  (2)慢,動功速度要慢要勻。慢,可以消除大腦、心臟的緊張,以便在輕鬆自然中得到休息。所以,在做動功時,心跳不加速,腦袋不充血,神經不緊張。以這三項?前提,達到養生治病、健康長壽的功效。從武功上來說,慢,可使動作上下協調,周身一致,減少消耗,增加補充,使功夫向深度發展。
  (3)松,做動功時,大腦要放鬆,肌肉要放鬆。動作僵硬,根在思想(緊張)。我們之所以強調松,目的有兩個,一是?治病健身,二是?技擊自衛。前者以松達靜,通過思想放鬆和肌肉放鬆,去消除精神與身體的緊張(一個人若長期處在緊張狀態,易患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甚至精神病),增進新陳代謝的機能,促進血液迴圈,減緩衰老進程,達到健康長壽之目的。後者如想盡可能多地把自己的內力釋放出來,那就必須儘量放鬆四肢,鬆開全身之力的閘門(即人體的每個關節),使氣血暢通,?內力釋放開闢一條暢通無阻的道路,以便發揮出驚人的技擊威力。這正如 王薌齋 先生所說:“形體愈松,血液迴圈愈暢,氣力增長愈快;如用力則身心發緊,全身失靈,甚至有血氣阻塞之憋。”
  (4)整,所謂整,就是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神經、肌肉、骨骼的全面鍛煉,整體鍛煉。
  另外,在練習五形動功的過程中,還可以將“金龜出水”試力當作輔助功來練習。
  練習時,渾圓樁姿勢站立,左腳向前邁出一步,雙手抱球狀與肩平,手心朝下,十指微張,爾後雙手緩緩提起,如搭在一個水中之大氣球上,身體慢慢往下沈坐,手臂仍保持在意念中的水面大氣球上,身體和頭部從右手臂內側下沈,斜向左手臂內側上浮而拔起,頭部緩慢浮出意念中的水面,回到原狀後,再作沈與浮的練習。
  此式可左右交替練習。簡而言之,就是:手上舉,身下沈;手左去,身右來;身右來,手左去;手下按,身上拔。練習時,要目隨意走,手底留痕。在上下、左右、前後以頭部領著上體作圓形運動中,手臂始終保持在意念中的水面上,在兩手向下推按的同時,身體要有向上伸拔之意,使身體各部位同時得到收蓄放長的鍛煉。這樣,身體便會形成一種波浪力。由這種上下拔長而蕩起的縱形波浪力,再借雙手左右圓撐之勢,就能使縱形波浪力中又帶出了橫形波浪力。
  在練習“金龜出水”試力時,要注意以頭帶身,據科學驗證,頭部活動和壽命的長短有一定的關係。自然界的鶴、蛇的頭部活動範圍可達360°,它們可以活到發育期的10倍以上,而人類的頭部活動幅度僅有90°,只能活到發育期的3倍左右。因此,學會鶴、蛇的頭部轉動可達腦體交替、上下交替、左右交替、前後交替之效,可使人的思維敏捷,關節靈活,並防治中風、頸椎、脊椎和腰腿等慢性疾病,常練此式可健康長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wsd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