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出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KkLLqMKeQUUPRieDv8y_x.l3/article?mid=11488&prev=11489&next=11487&l=a&fid=15 網絡轉發,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冬天腳臭襪子11點到1點睡覺根治腳臭
我是有錢人-迷思369》你認為多少報酬才算合理?
去年10月勞保基金傳出可能提前虧損,引發民眾擠兌風潮。
當時勞保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10月一次提領的金額數是205億元,共有1萬5000多件的一次請領案件。

這個數字比前一個月(9月)尚未傳出提前破產的訊息時,該月「一次請領的件數則只有7000多件,總金額約84億元」就已高出甚多。然而,前幾日最新公佈數字顯示去年10月、11月間,申請一次請領的件數竟高達5萬8000多件,合計總金額高達768億元,幾乎是之前所公佈數值的兩倍以上。


只不過,死不認錯的勞保局非但絕口不提「前後統計數字相差兩倍之多」的疏失,反而再三強調這樣做是為了「善意的欺騙」,不想造成廣大勞工的心裡恐慌,甚至也與一些自稱「專家學者」的人「口徑一致」地把所有民眾恐慌的罪過,全都怪在「媒體煽風點火」的頭上。
無獨有偶的,1月7日某報在「三個睿智 消弭荒謬的勞保年金恐慌」的社論卻寫道:「引發恐慌的那份勞保精算報告有一個關鍵假設,就是未來50年基金平均收益率每一年都只有3%。美國10年期公債過去50年的平均收益是6.52%,請問這份精算報告的承包廠商有什麼根據,有什麼超人能力,可以告訴我們未來50年的收益率都會維持在3%?這就是荒謬的假設」。
以上句子的言下之意,似乎有點是在怪勞保局:如果不那麼荒繆地把精算數字壓得那麼低,勞保基金也就不會有「破產的危機」,就更不會引發民眾的恐慌與「擠兌」。
然而,平均收益只有3%就一定是荒謬、不合理,6.52%才該是投資人應該接受的投資報酬率嗎?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筆者想先與讀者分享一個小故事。
之前曾經因為要上某電視台的節目,應對方要求提供兩個假設試算:定期定額投資5000元,年複利報酬6%及10%以上時,投資30年後的本利和總共是多少?


如果單純進行數字的計算,筆者是絕對可以求出一個客觀的數字出來。然而,身為一位負責任的理財顧問角色,就不得不要特別在此多提醒一下:過去的金融市場裡,能夠達到這樣的工具或標的真是是「鳳毛麟角」,而在金融風暴發生之後,各國央行為了刺激經濟景氣而砸下大量的銀子,造成各國資金嚴重泛濫,未來市場想要繼續享有如此高的投資報酬數字,絕對是困難重重。
例如1月7日的報導引述巴克萊的資料指出,美國垃圾債平均值利率,前周四(1月3日)創下5.89%歷史新低;而垃圾債跟相對應美債之間利差,去年收縮至約200個基點。


該篇報導指出,垃圾債殖利率下跌到這樣程度,代表美國垃圾債券已經無法再「完全抵銷」投資人持有它們所附帶的風險。如果連高風險的美國垃圾債券報酬率都無法提高,其他投資工具又怎麼可能達到6%以上?
而在台灣長期公債(20年期)殖利率只有1%多一些,連勞保基金未來3%的投資報酬率都「樂觀過了頭」之下,又怎麼可能有像前面報紙社論專家所言:「該把投資報酬率的預估由年複利3%,調高到6%以上」?甚至是現在人人喊打的「18%優惠存款」呢?
當然,以上關於年報酬率的數字,是指「長期的年複利報酬」,而不是單獨一個年度的報酬率。因為任何一個投資工具或標的,單一年度報酬率絕對有可能輕鬆達到一倍或兩倍的成績;但假設將期間拉長,這項數字只有可能降低,不可能往上提升。
正因為如此,筆者才會不厭其煩地提醒投資大眾:在擬定任何投資理財計畫時,對於年複利報酬率的預估值最好都不要超過市場利率(這裡通常是指該國公債利率,或是銀行定存利率)。
其理由是:一旦過度高估了長期投資報酬率,很可能會讓自己落入「長期理財目標無法達成」,或是「鋌而走險」,也就是「為了急於達到目標,而做出引導資金到『高風險』的投資工具或標的上」的結果。


根據筆者與許多理財顧問的親身心得經驗是:許多有目標、有理想的理財大眾,常常是過於心急在「馬上看到資產快速暴增」上。再加上過去十幾、二十年來,投資市場真的是膨勃發展,年複利報酬率如果沒有個10%以上,幾乎是會被所有投資人所「唾棄」。
只不過,這樣的美好光景似乎是真的過去了。未來,所有人面臨的,將是一個「低投資報酬率」的時代。
的確,這樣的事實總是讓許多人難以接受。不少人就曾意興闌珊地表示:這樣低的投資報酬率,永遠不可能達到任何理財目標。
儘管這樣累積財富的速度雖然慢,或者可能無法100%滿足個人目標,但是,「有總比沒有好」,投資理財最怕的就是「錢賺得多卻留不住」,最後只能望著自己的存款簿「空歡喜一場」。
所以,現階段如果將錢放在存款,或是投資收益略高,但風險幾乎等於定存的商品的「長期投資」大前提是正確的。那麼,接下來一般大眾就會面臨「投資哪一種固定收益型商品」的問題。


筆者認為,這裡應該分三個層面,一是投資標的、二是計價幣別、三是與短期投資做出區別。在投資標的方面,從「無風險」的角度來看,定存是首選,其次是公債及定存、接著是投資等級債券,最後才是收益高的圾圾債券。
至於國人近幾年最常投資的債券型基金,則還要看看裡面所投資的標的,到底是哪些?原則上來說,投資順序還是按照公債-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的模式挑選。
至於不同地區或國家(幣別)上,筆者基於「如果連美國都垮了,等於全世界都『玩完了』」的假設前提,以美元計價的公債依舊是全世界所有極端厭惡風險的投資人的最愛。
因為就算它的投資報酬率不高,但是,相較來說最穩當的收益,以及幣值貶值不易的優勢,還是值得不想花腦筋年年將資產「轉移」的投資人長期持有。
當然,在美國所有量化寬鬆資金都還在美國以外地區翻攪作亂,還沒有回到它原先所來的地方之前,新興市場(特別是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鐵定是可以讓投資人同時享受到「利差」及「匯差」甜頭的。

至於近來詢問度最高的人民幣存款,老實說,除非投資人能夠在大陸開戶,否則台灣銀行所能提供的存款利率,幾乎與台幣定存相差無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wsd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